“小同学,快来领取免费皮肤!”
“仔细跟着我操作”...
随着网络游戏的流行
各类高级游戏账号和皮肤、道具
都成了一笔可观的“财富”
玩家通过买卖游戏道具、账号获利
诈骗分子也开始“钻空子”
利用免费“游戏皮肤”“装备”的吸引力
为青少年“量身定制”系列骗局
近日
钟奶奶的孙子小龙
在家使用某视频软件时
刷到一个自称
免费赠送游戏皮肤视频
毫无防备的小龙
就这样掉入骗子的圈套
在关注博主之后
该视频博主私信小龙
称其是幸运粉丝
加上联系方式便可领取
小龙信以为真
加上好友后
对方让小龙先发红包刷活跃度
小龙意识到不对劲
但对方恐吓小龙
表示不继续往下一步做
手机便会自动扣费
害怕闯祸的小龙只得按对方的指示
将付款码提供给对方
直到钟奶奶发现账户被持续扣款
这才发现孩子被骗
遂前往邵阳县公安局金称市派出所报警
一直以来
未成年人被
“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道具诈骗”
的情况屡见不鲜
骗子利用未成年人防骗意识薄弱的特点
通过游戏社交平台、短视频等渠道
实施诈骗
如何辨别骗子的诈骗手法
第一步:发布信息
骗子在社交、游戏平台发布免费、低价获取游戏皮肤、道具或参加抽奖活动资格等相关信息,诱导受害人上钩。
第二步:建立联系
骗子引导受害人添加其QQ、微信等社交软件,称扫描特定二维码即可领取免费的游戏皮肤、道具等。
第三步:威胁转账
受害人操作后,骗子讹称“领取失败,账号被冻结”,需要交解冻金才能解封,随后运用各种话术诱导受害人使用父母手机扫码付款、转账。骗子甚至还会以“用父母身份盗刷游戏皮肤要坐牢”等话术,恐吓、威胁受害人,逼迫受害人配合转账。
警方提醒
提高未成年防骗意识
不轻信游戏内陌生人的信息,特别是主动提出的赠送或交易。保护个人账号信息安全,不向任何人透露。遇到疑似诈骗行为,立即停止互动并进行举报。
家长要注意加强监督预防
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游戏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避免孩子沉迷网络,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方面的监督与教导,平时向孩子普及电信网络诈骗防范知识。
家长不要告诉孩子手机支付密码
家长不要告诉孩子任何支付密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不要将有支付功能的APP设置为免密支付。发现孩子被骗,要及时报警求助。